“老东西正规配资官网官网,你再逼我去相亲,我立马收拾你!”34岁的潘杰当着面对着父亲怒吼,手指几乎戳到脸上。
父母听了之后,直接摇头叹气,只能尴尬地让人看笑话,仿佛在为儿子的暴行道歉。可谁都知道,这不过是这对夫妻几十年来无数次难堪中的又一次。
他的儿子,从初三玩穿越火线到王者荣耀的游戏开始,人生就彻底给毁了,每天不上学,不写作业,整天躺在床上,到了成年后不仅不去工作,一直啃老,成为蚂蟥和蚊子在吸父母的血,俗称是成为懒人一枚,整日窝在房间打游戏,还动不动对父母拳脚相向,逼他们给钱、安排生活。
父母无奈之下,只好为他安排相亲,找个好老婆,能改掉懒散的毛病,没想到人家姑娘看见他躺在床上,在家啃老,看不下去就走了,虽然这次是第59次。所有人都在问:这样的“逆子”,究竟是怎么被一步步宠坏的?这一次的相亲,又能否让他走上正途?
潘长江这辈子当了三十八年讲台,教过的学生数都数不胜数。退休八年后,他坐在老屋的藤椅上,望着窗外发呆,邻居路过打招呼:“潘老师,儿子有出息吧?”他只是苦笑:“我教得了别人的孩子,却没教好自己的儿子。”
展开剩余84%这句话,道尽了一位老教师晚年的全部心酸。
他的儿子潘杰,今年34岁,身高一米八,体格健壮,四肢健全,却已经在家“啃老”整整十年。每天的生活就是窝在房间里打游戏,从天黑打到天亮,再从天亮打到天黑。饭要母亲端到面前,衣服要母亲洗,连上厕所的纸巾都要母亲放在旁边。一旦父母说得多了,他立刻翻脸,轻则怒骂,重则动手。母亲的手腕,就是被他一巴掌拍骨折的。
可谁能想到,这个如今被街坊称为“废人”的男人,曾经是父母眼中的骄傲,是邻里口中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潘杰的母亲30岁才生下他,那时她已经离过一次婚,流言蜚语不断,都说她“生不了孩子”。儿子的到来,让她终于扬眉吐气。夫妻俩给他取名“潘杰”,盼他将来出人头地,成为人中之杰。
小时候的潘杰,确实聪明伶俐。父亲是中学老师,从小给他打下扎实的学业基础。他成绩优异,懂事听话,还会帮母亲做家务。初二那年,他在全市联合考试中拿了第二名,老潘高兴得逢人就夸,觉得儿子将来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,光宗耀祖。
可命运的转折,就发生在那一年。
学校实行寄宿制,老潘主动申请住校,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。潘杰则完全交给了母亲照顾。那时的他太省心,父母觉得,根本不用操心。
但他们不知道,就在那一年,潘杰第一次接触了电子游戏。
起初只是课余时间玩一会儿,后来发展到逃课去网吧。他学会了撒谎,伪造父母签字,请病假、晚自习假,实则整日在网吧通宵打游戏。母亲以为他学习太刻苦,还心疼地给他炖汤补身体。直到老师上门质问:“潘杰几个月没来上课了,你们知道吗?”
那一刻,母亲如遭雷击。
她没有打骂,而是心疼地问儿子:“是不是在学校受委屈了?是不是有人欺负你?”潘杰跪地痛哭,发誓再也不会去网吧。母亲心软了,选择相信他,甚至瞒着丈夫,悄悄帮他补上缺的课。
可她不知道,她的一次心软,换来了十年的噩梦。
潘阳学会了“表演悔改”。每次被发现,就痛哭流涕,赌咒发誓,父母一感动,他就又故态复萌。老潘知道后,气得浑身发抖,但作为教师,他从不动手打孩子,只能苦口婆心地讲道理。可道理在游戏的快感面前,不堪一击。
高中三年,他读了五年。成绩一落千丈,最终只上了中专。父母想,至少学门手艺,将来能养活自己。可到了学校,没人管束,他彻底放飞。生活费全砸进游戏,三年下来,什么也没学会。
毕业后,老潘托关系给他找工作。他干不到一个月就嫌累辞职。后来断断续续干了几份活,最长的一份只撑了两个月。好不容易攒了点钱,他全买了台高配电脑,从此彻底不出门。
“我不出去上班,是因为我不屑。”有一次,他冷冷地对父亲说,“你们觉得上班是正经事,可我觉得,打游戏才是我的人生。我凭什么要为你们的面子去受罪?”
老两口彻底绝望。可他们舍不得赶儿子出门。他是他们唯一的儿子,是他们一生的心血。
直到他开始动手打人。
母亲劝他吃饭,他一掌打过去,母亲手腕当场骨折。父亲劝他出去走走,他冷笑:“你56岁就退休领养老金,不也是混吃等死?我比你强,至少我还能打游戏打出点快乐。”
最让人心寒的是,母亲每天打胰岛素,他看都不看一眼。记者问他感受,他面无表情:“生老病死,天经地义,他们生我养我,这是应该的。”
老潘夫妇终于明白,这个儿子,已经不是“懒”那么简单。他不是不懂事,而是彻底失去了人性中的温情与责任感。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以自我为中心,把父母当成提款机和仆人。
他们开始给潘杰相亲。他们天真地以为,只要儿子成家,有人管他,他就会变好。
可五十多次相亲,无一例外,全以失败告终。
女方见了面,都说:“这人不对劲。”有人录了音,潘杰一上来就说:“我不会养女人,你也别指望我。你要自己赚钱,自己养自己,不然别谈。”
老潘第59次托亲戚介绍对象,亲戚被女方家长骂得狗血淋头:“你们家儿子有病吧?谁家姑娘来相亲是听你说教的?”
老潘终于忍不住,上门问原因。女方父母怒斥:“你儿子三观歪得离谱,根本不正常!”
那一刻,老潘蹲在路边,老泪纵横。他教了一辈子书,教学生要正直、要奋斗、要孝顺,可自己的儿子,却成了他教育生涯最大的讽刺。
万般无奈,他们求助媒体。
记者上门那天,潘杰正躺在沙发上打游戏。母亲喊他吃饭,他吼:“烦不烦?等我这局打完!”母亲小心翼翼端来饭菜,他一把打翻:“谁让你放这儿的?”
记者看不下去,质问他:“你对父母这样,良心不会痛吗?”
潘杰抬头,眼神冷漠:“这叫新思想。我活我的,他们活他们的,谁也别绑架谁。”
记者和老潘夫妇心寒如冰。
医生建议带潘杰做精神检查。检查结果却出人意料:他没有精神疾病,大脑完全正常。医生说:“他是人格障碍。三观从少年时期就没建立起来,长期沉迷虚拟世界,导致他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责任、亲情和道德。他不是病,他是‘坏’了。”
建议入院戒网瘾,再进行心理干预。可难度极大,因为“他已经三十多岁,固化的思维很难改变”。
医生话音刚落,潘杰人不见了。
老潘苦笑:“不用找,他肯定去网吧了。”
几个小时后,他们
在一家偏僻网吧找到了他。他正戴着耳机,手指飞快敲击键盘,眼神发亮,嘴角带着笑——那是他唯一还会流露情绪的时刻。
记者看着这一幕,沉默良久,只轻轻拍了拍老潘的肩。
这位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老教师,最终没有教会自己儿子如何做人。而那个曾经聪明懂事的孩子,早已在游戏的光影中,彻底迷失。
人都说,子不教,父之过,但看完潘长江的儿子,突然感觉古时候讲的还是有些道理。
孩子青春期,不能过于溺爱,也不能过于宠爱,该教育的时候还是要教育的,不要随意撒手就不管。
大家有什么看法?正规配资官网官网
发布于:浙江省配资资讯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